仓颉篇[倉頡篇]
ピンイン
cāngxiépiān[cang1xie2pian1]
意味
[書]古代の字書,秦の李斯の作といわれる.史籀の大篆を改変した小篆で書いたもの:〔仓颉〕は黄帝の史官で,漢字を創ったと伝えられ,後世〔仓圣〕といわれる.〔苍颉〕とも書く.
詳細解説(製作中)
《苍颉篇》是中国古代启蒙识字书,最初内容有三篇20章,秦丞相李斯的《苍颉篇》、中车府令赵高的《爰历篇》和太史胡毋敬的《博学篇》。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政策,推出《仓颉篇》,与识字书《史籀篇》齐名,汉代,《仓颉篇》数次修订。初为55章,3300字,仍称《苍颉篇》。扬雄修订为89章,无重复之字。班固修订为120章,无重复之字。贾鲂修订为34章。晋代,张轨修订《苍颉篇》,由初最的识字课发展演变为一部包含123章共计7380字的大型工具书。《苍颉篇》的训释作品:汉代扬雄《苍颉训纂》和杜林《苍颉训纂》《苍颉故》;晋代张揖《三苍训故》和郭璞《三苍解诂》。《仓颉》一系的字书,后世都亡佚了。 查看百科
コメント